您现在的位置:百高公益基金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从“浅绿”到“深绿” 百高解读“绿建”新《标准》

从“浅绿”到“深绿” 百高解读“绿建”新《标准》

日期 21-12-07

作者 admin

  据报道,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新《标准》门槛提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以倡导节能环保和绿色生态的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建筑也随之应运而生。早在1990年,英国就发布了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由此带动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形成了不同的绿色建筑评定及执行标准。与国外相比,中国绿色生态建筑尚在普及当中。单从设计领域来看,由于设计费用在整个建筑链条占比少,导致设计行业目前趋于浮躁,需要改善。

  中国在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道路上虽然起步较晚,直至2006年才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然而发展的势头却非常迅猛。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1446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修订调整,表明绿色建筑的等级认定条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普及和推广的逐渐深入,中国的绿色建筑正由“浅绿”走向“深绿”,星级认定门槛也将会越来越高。

  百高建筑科技基金会解读新《标准》

  作为“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减排的科技型”的基金会,百高建筑科技基金会多年来吸收了很多绿色建筑专家。多年来,基金会对于绿色建筑领域研习深入,时刻关注行业政策导向。在新《标准》颁布之际,基金会专家团队对“绿色建筑”概念及其新旧两版标准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绿色建筑从本质上说是节能型建筑,或称高效益的建筑。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成果,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大的使用价值。

  基金会专家团队认为,绿色建筑的核心观点在于节约资源和回归自然。首先,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其次,绿色建筑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动静互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处理好建筑与人、自然的关系。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亮点突出,具体体现在评价方法升级、结构体系更紧凑、适用范围更广、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标准灵活性更强、标准条文动态更新、标准评价难度增加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提升体现了国内绿色建筑标准设计者吸取和传承了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精髓和特长,扬长避短,同时真实反映国内众多绿色建筑认证师内心的呼声。

  绿色建筑技术性能参数“集体升级”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规范性的提升,让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逐渐变成更加明确的定量化的检测标准。此外,建筑行业诸多标准已经或正在更新、将于近期颁布,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自然采光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这些标准的颁布意味着绿色建筑各方面的技术性能参数将集体升级。

  对于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基金会理事孙老师说:“从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发展战略到行业主管部门的绿色建筑标准,再普及到我们每个公民的绿色生活方式,旨在推行一种可持续的、具有生长活力的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绿色建筑的发展终将成为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善事。”

;